联系电话:133 1712 5702
在线服务 / Online
在线服务
您好!欢迎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,在线咨询您的法律问题。
在线服务
在线服务
联系我们 / Contact
电话:
027-8777 4593
手机:
133 1712 5702
邮箱:
sky@cntslawfirm.com
地址:
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780号沃德中心1号楼(工行大楼)1106(536、913路-中国十五冶公交站,光谷六路地铁站)
微信扫码联系
微信扫码联系

新闻动态 / News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

债券零违约假象:投行艰难定价 呼唤善后机制

发布时间:2013年01月30日   阅读次数:3231  

债券零违约假象:投行艰难定价 呼唤善后机制

2013年01月30日    21世纪经济报道[微博]邱晨    来源:武汉投资融资律师网
 
 
 
新年伊始,因“11超日债”违约风险造成的危机在持续发酵。不少投资机构也首次尝到了债券投资风险所带来的苦果。

 

有趣的是,作为债券承销机构的券商投行,对于本次超日债危机却抱着纠结心理:一方面,一旦出现违约,无疑将是打破目前债市“零违约”的扭曲现状;但另一方面,违约发生后,将对当前市场带来的冲击,却又是债券市场各方所不愿意面对的。

“最可怕的是,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一旦出现了违约的情况,我们该怎么办。”深圳某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表示。

“零违约”下的债市难题

券商们似乎并不太担忧最终违约的出现。

“以往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公司债或者是城投债爆发违约风险的消息,但我们对这类消息并不担忧。”深圳某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坦言。

长久以来,在国家对债券市场违约“零容忍”的背景下,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债券违约的情况忌讳莫深,从而导致一旦出现违约风险的项目,该企业将得到来自多方面的支持。

“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,投资机构才会结合过往经验,对当前‘11超日债’曝出的违约风险,并不感到十分担心。”上述券商人士称。

“国家发改委有望在下半年出台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。这对于光伏行业来说,是正面的消息,一些企业也有希望扭转亏损的局面。” 一家去年债券投资颇为成功的券商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师认为。

“而从债券市场的角度看,光伏企业的债券违约风险也能够得到缓解。”上述分析师称,“自2011年部分光伏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后,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。事实上,从那时开始,各省市已经不再接收光伏企业的发债申报”。

但其同时坦言,债券的本质是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,因此应该以低风险行业为主,光伏行业并不适合债券融资这一渠道。

“像是光伏行业这类相对高风险的行业应该在股权市场上融资。”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称。

仅从本次事件来看,绝大多数的受访券商人士都不认为,超日债将成为债券市场首只违约债券。

但是,因“零违约”导致的,悬在债券市场头上的“信用风险堰塞湖”所带来的压力,却是每一个券商固收人士都感同身受,却又不愿提及的一根“刺”。

身兼承销商和投资者双重角色的券商固定收益部门,是近年来债券市场大发展的最大受益者。

但同时,多年债市“零违约”现象所引发的种种问题,却也越发难以回避。

“这并不符合市场化的发展。”上述深圳券商固收人士称,“从海外的经验来看,一定程度的债务违约事件也是一个健康的债券市场的组成部分。”

事实上,“零违约”在多年来,确实给券商的承销工作带来了不少难题。

首当其冲的便是债券产品的定价问题。

“信用风险是债券产品定价的重要指标,直接影响了债权产品的发行利率。”某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称,“但在‘零违约’的环境下,承销商的定价相当的困难。债券发行利率很难把握,这也进一步导致目前债券市场产品利率相对混乱的局面。”

在其看来,从投资机构的角度出发,“零违约”降低了投资机构对于债券产品的风险控制意识,进而变相放大了目前债券市场的潜在系统性风险。

“目前的债券发行审批制,对债券产品风险把控的环节停留在监管层的层面。”上述券商人士称,“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来,目前市面获批发行的债券产品,事实上背后都有监管层担保其质量。从而降低了风险意识。”

但另一方面,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强,对高利率产品有需求的投资者却得不到满足。

从承销商和发行人的角度出发,债券发行审批制度限制了高风险的债券产品的发行,但却堵死了不少企业的融资渠道,一些发行人也不得不选择其他高成本的融资渠道。

有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坦言,为了达到发行标准,往往在承销过程中,需要对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“包装”。

“一些企业为了避税或者逃税,隐藏了一些财务往来行为,从而达到隐瞒利润的目的。但这在公司债发行时,却对公司的偿还能力评级和发行利率带来不利。”上述人士称,“而作为承销商,就需要督促企业补税,从而将该部分收入体现出来,以达到降低发行成本的目的。”

缺乏违约善后机制

但更大的问题,来自一旦“零违约”被打破,所有投资者可能面临的风险。

多年来,没有一单违约先例作为样本,目前包括发行人、承销商、债权人都不清楚,一旦出现违约事件,该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。

因此,上述深圳某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表示,他们并不清楚一旦出现了违约的情况,他们该怎么办。

“一般在海外,投资者在购买债券时也会同时购入相应的保险产品和对冲产品,以此来进一步降低风险。”上述人士称,“但国内根本没有相应的产品,而‘零违约’现象也导致投资者缺乏这方面的意识。”

而作为承销商,根据监管层的规定,必须做好风险提示工作。

“但没有违约就没有风险,我们在发行承销时,如何提示投资者?”上述人士无奈的说,“而我们更不知道违约后怎么处理,这让我们如何保护投资者?”

因此,虽然业内均认为第一单违约事件的发生,将有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,但谁也不愿意成为第一个“倒霉蛋”。

“地方政府和地方监管机构不愿意第一单违约事件出现在自己的辖区;承销商和评级机构也不愿意自己的项目成为第一单违约的项目,”上述人士称,“大家都还沉浸在‘债券市场大发展’的祥和气氛中,谁也不愿意直视危机。”

而回到超日债的事件上,多数券商人士都表示,如果超日债真的违约了,冲击将非常大。

“虽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,但真的发生了,事件对于债券市场的冲击将非常大。”上述人士称,“起码债券市场将有半年的‘冰冻期’,这也是我们承受不起的。”

上一篇:云南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案一审宣判 何学葵被判10年 下一篇:辅导企业守望堰塞湖 地方强力驱动IPO围城